“衡岳韫玉,蒸湘藏珠”,古城衡阳因环抱五岳独秀的衡山而驰名天下。然其千古文明,四时风物,则更为这座古城平添几分妖娆。古往今来,不少墨客骚人,或顺流直下,或逆水扬帆,流连胜地,情不能抑;或倾心家乡,或重流故上,恋乡怀亲之情油然而生,泼写出多少瑰丽的诗词歌赋和独具特色的楹联,为久负盛名的古老中华诗园,增添一簇奇葩。也使得“天下谁人不识衡”变为现实,这里精选几例,以飨读者。
一、张衡最早咏衡阳雁
在泱泱诗国的精神长河中,最早咏“衡阳雁”的应是张衡了。
张衡(78-139年)字子平,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东汉有名的文学家。他拟班固《两都赋》,作《东京赋》、《西京赋》。
在《西京赋》中,他写道:“鸟则鷫鸘鸹鸨,驾鹅鸿鶤。上春候来,季秋就温。南翔衡阳,北栖雁门。”自《禹贡》说:“荆及衡阳惟荆州”以来,在诗赋作品中,这可说是第一次咏及衡阳与鸿雁的关系,以及雁的春去冬来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张衡在此也是借雁的“南翔”“北栖”寓政治上的变化。
二、刘桢最先咏南岳最先写诗咏南岳的是东汉末著名文学家刘桢,他有三首《赠从弟》的诗,其中第三首是:
登南岳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此诗首句就说“凤凰集南岳”。据说,昔祝融君登南岳谒元君,感碧鸡、凤凰集于此。峰上生竹实……记云:上有峻坡而生梧桐,朱鸟荐瑞,故来仪焉。朱鸟为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总名,衡山为南岳,与朱鸟相配,故《星经》有朱鸟“司夏、司火、司南岳”之说;历代诗文中也把南岳与凤凰、朱鸟并提。
《登南岳》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没有在所咏之物——凤凰的形貌上刻意描绘,而是着意表现它的“奋翅凌紫氛”和“羞与黄雀群”的精神风貌,通篇用扑实无华的语言抒写了胸怀志节、洋溢着浓烈的愤世嫉俗、傲岸不群的情感,表现了对贤贞高洁的人格和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的赞美,有着慷慨悲凉、高风脱俗的气概,气势激宕,意境峭拔,格调颇高。这首诗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唐朝杜甫的《朱凤行》就是仿此诗之意而写的,传说南岳七十二峰据此命名。
三、范云入衡诗赠友范云(451-503),字彦龙,南朝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人。南朝梁诗人。今存诗约四十首。其中与衡阳有关的,写了:
《别友入衡》
孤烟超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湘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这首诗是写诗人告别朋友后的思念。
诗人在到达衡州之后,多想折一下枝衡山的馨香而纯洁的桂枝,摘取一株湘水边葳蕤而质朴的兰草送给朋友,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远隔千里,诗人又怎能把桂枝和兰草,寄到朋友那儿,以通心曲呢?折桂、采兰在古诗中有着丰富而特殊的美学意蕴,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这首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全诗即表现出清丽典雅的六朝文人的诗词风格,又饱含着浓郁的民歌风味。
四、宋之问赞衡阳美宋之问(约656-714)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晚泊湘江》是他贬谪泷州时途经南岳所作,《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则是他由泷州私归北方时作。
《晚泊湘江》
五岭淒惶客,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
路逐鹏南转,心依雁北还。唯余忘乡泪,更染竹成斑。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宋之问贬至五岭以南的广东罗定县,心情凄凉恐惧,所以自称为五岭凄惶客。心依雁还北国,身却被逐流放南方,思乡流泪,也可以浸染竹成斑,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令人神驰遐想。
《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浮湘沿讯湍,逗浦凝远盼。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浪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向背群山转,迎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访沂洄,迟念自兹撰,赖欣衡阳美,持以益蜀忧患。
此首五言古风是宋之问从流放地泷州(今广东新兴西)返回,途径衡阳时作。湘源可能指湘水之源。谭州,即长沙,当时衡山属潭州管辖。前面八句,都写沿途山河景色,继而写群山连夜猿啼,湘江平沙落雁,望客阙,乘归舟,欣喜看到衡阳美景,赖此可以除去忧患此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和价值倒不在于抒发了何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方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江河、急流、赤岸、云霞、绿竹、溪涧、夜猿、阳雁、飞舟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一水一仙、一木一石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而最终归结“衡阳美”,并依靠这种美,可以忘忧去患,由此这首诗的社会价值更高了。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致使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也加强了。
五、诗仙李白咏南岳李白(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足迹遍布大江面北。正如他自己所称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他曾两次漫游湖湘,与南岳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写下了有关南岳的动人诗歌。第一次正当开元盛世,也是诗人血气方刚的二十岁时,“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先后在湖湘呆了多年,结识了许多朋友。在这期间他的诗文中,就有两篇与南岳有关的赠序:《送戴十五归衡岳序》、《江上送林公上人游衡岳序》。同时诗人还在长安结识了当年著名的南岳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其时住持南岳招仙观,称“白云先生”,玄宗尊奉为国师,专师迎至长安讲话《道德经》,是煊赫一时的人物。他与诗人李白同为“仙宗十友”中人。李白曾写了一篇《大鹏遇希有鸟赋》赠他,“我呼尔游,尔同我遨”,对他是颇有寄望的。这期间,诗人虽正在开拓、追求功名事业,但已与南岳结下初缘。
诗人第二次漫游湖湘,其实是流放经过。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因永王璘案牵连流放夜郎,从浔阳家里出发,入洞庭,溯湘江而上,经长沙、衡州、零陵,“南穷苍梧”,后来遇赦而还。这一次漫游湖湘的时间,没有第一次长,却留下了大量有吟咏湖湘风物的作品,在他的《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一诗中,就透露了诗人将游衡岳的意向。后来究竟游了没有,当然还找不到确切的文字根据。但诗人遇赦回后的次年,在武昌写一首《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岳》的诗,影响更大。
诗曰: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别应白壁,临歧惆怅若为分?
此诗于肃宗乾元三年(760)作于南浦(离武昌城三里)。郎将:唐代五品官员。
这首诗形象雄伟,画面状美,气势奔放,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诗人虽遭厄运仍壮怀激烈,胸襟开阔,从侧面显示出他对不平凡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向往雄壮有力事物和广宽天地以及要求冲破羁绊、不拘常节的独特个性。
六、韩愈衡州留长韵韩愈(768-824),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历任监察卸史,刑部待郎,潮州刺史,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诗的特色是宏伟、奇特。
在韩愈的旅行衡诗作中对衡阳人影响之深远尤以《合江亭》为最。
《合江亭》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那。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复谁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悯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庸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合江亭位于衡阳市北石鼓山。其山势之险,水色之秀,实为天下名山胜于水中的不可多得。
蒸水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而石鼓正当其冲,不惧冯夷之威,力敌阳侯之怒,横截江流,泰然若素。韩愈在此诗头四句中就概括了这一此状。
唐贞观时(627-650年),刺史字文炫辟石鼓东崖西溪间为游览胜地,题“东岩”“西溪”四字,刻于东西岸壁止。其后刺史齐映于山之东北建立合江亭。
邦君:指衡州刺史齐映,齐映曾于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后徒衡州,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名“寻真观”,悉心读书,为石鼓书院之雏形。继而唐朝诗人吕温被到衡阳任刺史,对合江亭加以装饰。韩愈在此诗中就叙述了这一过程,并抒发了自己的感叹。后人视为绝唱,使石鼓为之增辉,山河为之添色。物化神存,千秋仰止。后又据韩之诗句“绿净不可唾”之意名“全江亭”为“绿净阁”,宋代名人张南轩在亭中立碑,亲书韩愈诗镌于上。从宋至清,步韵而和者代不伐人。
七、吕温诗魂绕衡州在衡州诗词发展史上,唐代吕温是一位突出的人物
吕温(772-811),字和叔,一字化光中(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十四年进土、诗人。与王叔文关系很好,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之后,吕乃迁左拾遗,除侍御史。曾出使吐蕃,后贬筠州,再贬道州刺史。元和初年(807)贬为衡周刺史,有王佐之才的吕温在衡州不但很有政绩,做了不少为百姓所称道的好事,尤其重视文化建设,力改城市景观,对石鼓江山合江亭加以修饰,使期更为宏伟壮观。他的诗词藻情瞻,意气劲重苍厚,为时辈所尚。今存诗一百余诗,《全唐诗》有他一席之地。有《吕衡州诗集》,兹录其在衡州所作二首;
《衡州早春偶流游黄溪》
偶寻黄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
无事江城闭此身,不妨坐待花间月。
石鼓江山原有“寻真观”,为秀才李宽的读书处,吕温很重视,亲自寻访故址,并为之题诗,使观者日众。
《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书院》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
以吕温为中心,在当地的衡阳形成了一个诗人群体。一方面由于吕温来自京城长安,全国一流的著名诗人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窦巩都与吕温相善;另一面,韩柳等人都先后贬放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经过衡州,吕自然为之送往迎来,虽然各奔任所,但都关注衡州,与吕联系密切,交流人文信息,互相唱酬,无形中提高了衡州的知名度,加大了衡州的文化氛围,也可以说是第一次使衡州的诗词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元和六年(811)八月,吕温在衡州任所逝世。据地方志记载:“民哀之愈月”。不但百姓有口皆碑,伤痛如丧考妣,而且生前好友、著名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等分别赋诗《哭吕衡州》、《哭吕衡州四首》等深表悼念。现录柳宗元《哭吕衡州》一首以表现他们对吕温评价之高,感情之深、盛况空前。
《哭吕衡州》
衡岳新摧天柱峰,士林憔悴泣相逢。
只今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三亩空留悬磬室,九原犹记若堂封。
遥想刑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八、欧阳修醉翁之意爱衡阳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对衡阳很熟悉,在诗中充分反映出来,试看:
《送廖八下第归衡山》
曾作关中客,尝窥百二疆。
自言秦陇水,能断楚人肠。
失意倦京国,羇愁成鬓霜。
何如伴征鴈,日日向衡阳。
廖八,名廖倚,衡山人,下第,是考士未取。欧阳修热情赐诗予以鼓励,不要为失意而愁白了头发,“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希望他象征雁一样,回到衡阳去,继续奋斗。另一首是。
《送学刘学士知衡阳》
杨子懒属书,平居惟嗜酒。一沐或弥旬,解酲须五斗。
淡尔轻荣利,何常问无有。忽忆四马归,行为一麾守。
湘酎自古醇,酃水闻名久。簿颔但盈几,圣经不离口。
湖田赋稻蟹,民讼争陇亩。兀尔即沉冥,安能知可否?
聊为寄情乐,岂与素怀偶!藏器思适时,投刀宁烦手。
行当考官绩,忽复困瓮缶。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称颂了刘学士的性格、嗜好、情操,淡泊名利,不图荣华,但爱经书,关心民瘼,秉公办事,同时寄予厚望,适时而用,在衡州做出政绩,不要埋没自己的才华。诗以简练朴素、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感情,如行云流水,回荡婉转。无论是送廖八归衡山,或是送刘学士知衡州,都说明醉翁之间不在酒,而在爱衡阳,诗中情意,令人难以忘怀。
九、荆公喜与雁来衡荆公即王安石之尊称。王安石(1021-1086),北宋名相,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现存诗1500余诗,有《王荆文公诗注》五十卷和《临川集》等。他写的《送刘贡甫谪官衡阳》广为传诵。
《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嶷连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刘贡甫(1023-1089)原名刘邠,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因与苏轼写一首和诗,贬官至衡州。王安石写此诗为之安慰:“遇酒当歌且欢喜”,衡州是个好地方,潇湘一带,山清水秀。特别是“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数句,代代相传,为雁城绘上了一笔绚丽的色彩”。
十、苏轼咏潇湘晚景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文艺上博学多才,诗、词、文无不精妙。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被贬去广东途中,曾到过衡阳,访问过城南的花光寺,浏览过湘江和岣嵝峰,留下了几首持,如:
《画潇湘晚景图》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大长。
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苏轼题画诗很多,他出神入化的构思立意,往往能将诗意凌驾于画面单纯表露的景色之上,生发出许多动人情趣之处。此首《画潇湘晚景图》就是例证,既把诗人的感情倾注进去,又不就画论画,而阐发画外的旨趣,与画本身相得益彰。最后点出“衡阳来客”,一起欣赏潇洒如诗的图画,显得更加意味深长。他在浏览了岣嵝峰之后,还写了
《岣嵝碑诗》
忆昔周室弞鸿雁,当时史籀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旧。
何人作颂比嵩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第一句弞鸿雁:是讥笑鸿雁,意谓当时看不起有才能的人。弞,一作“哂”,讥笑。史籀是汉字的一种字体,一种大篆。因周宣王的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为大篆之源起,后以人定名,称大篆为“史籀”或“籀”,而岣嵝碑文却变成蝌蚪形状,令人不可辨认了。国乱方思圣贤,周室中兴中兴是天赐。“耆旧”是指年高而久负声望之人。
嵩高:《诗·大雁》篇名。《诗序》说是尹吉甫为赞美周宣王于“天下复平”之后,“能建国,亲诸侯,褒申佰”(贤臣)而作。苏轼认为何人作颂可比中岳嵩山一样的高,而歌颂大禹功绩的禹碑是在周室衰微、列国混战、人思圣贤的情况下出现的。它价值无比,将同巍峨的岣嵝峰一样万古不朽。
附件下载: